滋賀県:ふなずし (鲋鮓)
鲋鮓是用ふな(鲋魚)所製作的熟鮓,也是滋賀縣有名的鄉土料理。提到鲋鮓的歷史悠久,奈良時期(710-794年)的歷史文物中有「鮒鮨」及「鮨鮒」文字,在平安時期的「延喜式」中,近江國的進貢品中有「鮒鮨」或「鮨鮒」的紀錄。做為鲋鮓使用的鲋魚有ニゴロブナ (似五郎鲋)、ゲンゴロウブナ (源五郎鮒)、ギンブナ (銀鮒,マブナ),似五郎鲋和源五郎鮒是琵琶湖固有種而目前面臨瀕臨絕種危機,而銀鮒在日本各地有產。以風味來講最高級的是似五郎鲋,源五郎鮒的魚脊椎骨偏硬而風味略差、而銀鮒的價錢最便宜。
琵琶湖的鲋魚在四月到七月時期,會在湖岸邊的水草棲地產卵,孵化的幼魚也在這邊成長。在冬天時後棲息在湖泊較深處,經兩三年後變為成魚的。鲋鮓製作首先從鹽漬開始,春天捕獲的鲋魚去除內臟後,魚體鹽漬到七月中旬。去除魚體上的鹽份後,魚腹內塞入米飯,放入醃漬桶發酵一年以上到三年不等即完成。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組成,有乳酸菌群、酵母菌及厭氣細菌等。自家做的主要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以及Lactobacillus Buchner乳酸菌群,而市售的是Lactobacillus buchneri乳酸菌群。提到鲋鮓獨特的風味,由有機酸、醇類、酯類,醛類、酮類、酸、呋喃等組成。主要成分是乳酸乙酯、乙酸乙酯、1-丙醇、乙醇、В-苯乙醇、醋酸等。因此鲋鮓的特殊風味是乙醇的發酵臭、醋酸的酸臭、В-苯乙醇的薔薇香味加上乳酸乙酯的甜味發酵臭形成而成的。
近年來,由於水質汙染、內湖圍墾、湖岸堤防整備等,使得鲋魚棲地的蘆葦等水草棲息地遽減,讓生長在此處的鲋魚不易生長。加上外來魚種的入侵,使得生態系的破壞更造成鲋魚減少。在1965年鲋魚的漁獲量高達1104噸,在2015年減少到98噸。而98噸中僅有一半可做為製作鲋鮓,使得價格的上揚。原本平民的味道,逐漸變成高級的嗜好品。
圖片來源
http://japan-web-magazine.com/japanese/food/funazushi/index.html
資料來源
http://www.city.otsu.lg.jp/kanko/tokusan/nosui/27y/7m/1437624867394.html
磯部由香,水橋津奈美,成田美代,ふなずしの微生物相,家政誌.2002,vol.53, no.1, p.61-64
久保加織,西恭兵,堀越昌子:なれずしの香りとにおい.におい・かおり環境学会誌,38, 173-178 (2007).
留言列表